“十个宝宝九个黄”,虽说新生儿黄疸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但由于缺少科学、系统的“岗前培训”,并不是所有宝爸宝妈都深谙“退黄”之道。大多数初为人父(母)的家长对新生儿护理缺少知识储备,而在民间,则普遍流传着不少对于新生儿黄疸的错误认知。
误区一:新生儿黄疸不用处理,会自行消退
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对于绝大多数生理性黄疸,确实不用干预也会自动消退;然而,如果是病理性黄疸,视而不见任其发展则有可能诱发灾难性的后果。病理性黄疸通常发病急,病程长。高浓度的间接胆红素一旦冲破血脑屏障,则会对新生儿的脑部神经造成不可逆损伤,严重情况下会导致脑瘫甚至是死亡!“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对于新生儿黄疸,切不可盲目“随大流”,一定要密切观察、提高警惕。
误区二:“晒太阳”是新生儿退黄的“万能操作”
太阳光是七色光,其中包含波长为400-450nm的蓝光波段。对于普通生理性黄疸,通过蓝光的照射,新生儿血液中的溶脂性间接胆红素可部分转变为水溶性代谢物,可以起到加快退黄的作用。不过,此种方法对于病理性黄疸的意义却不大,原因在于:首先,太阳光中蓝光的含量有限,治疗效果远远达不到医院专业“蓝光治疗”的效果;其次,新生儿通过晒太阳退黄,对护理的要求很高,既要尽量裸露皮肤接受光照,又要注意不被晒伤、避免感冒,实际操作难度较大;更为重要的是——部分病理性黄疸是由于胆管阻塞等因素引起的胆红素排出障碍所致,对于此种情况采用光疗的方法完全是徒劳无功!
误区三:喝糖水,有助于新生儿快速退黄
临床上鼓励通过加强喂养的方式促进生理性黄疸“退黄”,但是在没有其他水分丢失的情况下,并不建议给刚出生的宝宝额外补充过多的糖水。这是因为:一方面,胆红素代谢产物主要出现在新生儿大便而不是小便,临床实践中补充过多水分对于降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作用并不明显;另一方面,宝宝胃容量有限,补充了过多糖水就没办法足量摄入母乳或调制奶粉,这会使得宝宝的排便频率降低,导致滞留在宝宝肠道的胆红素由于重吸收使得黄疸情况更加严重。
误区四:病理性黄疸可自行用药
新生儿黄疸一旦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例如:进食、睡眠表现出明显障碍;黄染蔓延至全身;伴有难以安抚的哭闹等),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及时就医接受治疗。然而,总有少数心存侥幸的家长盲目乐观不予重视,会选择一些所谓的“口碑好”的药物自行处理。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往往将孩子推向危险的边缘。近些年,“退黄神药”茵栀黄,屡屡被曝过量使用会导致新生儿腹泻严重、体重骤减;而采用纯天然无污染中药——金银花煎水擦拭宝宝皮肤,也被相关专家叫停,理由是此种做法不仅不能“退黄”,还可能诱发“G6PD”酶缺乏者的溶血风险。总之,术业有专攻,家长处理不了的病理性黄疸问题还是应该交给专业的医生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