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通气功能检查是诊断哮喘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的重要依据[1]。(首次发布时间2018-3-8,本次略作修改)
肺通气功能检查,很像学校体检的肺活量检查,它能较好反映肺通气能力的动态变化[2],可应用于≥6岁的儿童[3]。
它能实时检测随呼吸进出肺部的气体容积和气体流量,描记出“流量-容积曲线”,并计算出多个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用力呼出25/50/75%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FEF25/50/75)[2,4]。
哮喘患儿肺功能检查有特征性改变
哮喘患儿主要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流量-容量曲线”的特征性改变为呼气相降支向容量轴凹陷,如下图[2]:
哮喘儿童有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
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治疗后或缓解期得到全部或一定程度的恢复)是哮喘的特征。
当肺通气功能明显降低时,可通过吸入一定剂量的支气管舒张剂(支气管舒张试验),如果FEV1增加≥12%为阳性;也可给予4-8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或孟鲁司特的诊断性治疗,如果FEV1增加≥12%,也提示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1,5]。
哮喘儿童的气道反应性增加
气道高反应性(俗称气管敏感)是哮喘的特征,表现为吸入过敏原或其他刺激物质后气道阻力异常增加。
临床上常采用吸入一定剂量的组**等刺激物质,通过测定刺激前后肺功能指标的改变评估气道反应性(支气管激发试验),如果FEV1下降≥20%为阳性。并且激发试验阳性的药物剂量越少,气道反应性越高,哮喘诊断越明确[1,6]。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有助于确诊哮喘,尤其是6岁以上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的不典型哮喘患儿。
肺功能明显受损将导致患儿不能参加剧烈运动。临床上常以肺功能指标FEV1为指标判断通气功能损害程度[4]。
正常:测量值/预计值≥80%
轻度下降:测量值/预计值60%-79%
中度下降:测量值/预计值40%-59%
重度下降:测量值/预计值≤39%
经过治疗,肺功能指标(FEV1)逐渐提高,并接近预计值或个人最佳值,提示病情得到改善,趋于稳定[1]。
经过治疗,肺功能改善不明显,将增加未来哮喘急性发作的可能性,并提示难治性哮喘的可能[1]。
启动控制药物治疗前(首次诊断时)
治疗后3-6个月(获得个人最佳值)
后续定期风险评估时(间隔6-12个月)
参考文献
[1]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3):167-81.
[2] 郑劲平,高怡. 肺功能检查实用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1-77.
[3]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一):概述[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31(9):653-8.
[4]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二):肺容积和通气功能[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31(10):744-50.
[5]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五):支气管舒张试验[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32(1):17-21.
[6]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六):支气管激发试验[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32(4):2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