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呼气诊断 -> 呼气试验大事记 -> 正文

现代呼气试验的发展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过程

发布日期:2022-12-28  来源:   点击量:

18世纪法国化学家安东尼.劳伦特.拉瓦西瓦发现人体呼吸产生CO2

“呼气看病”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中医“望、闻、问、切”中的“闻”就有“闻其声而断虚实”和“闻其气而辨寒热”两重意思。18世纪法国化学家安东尼.劳伦特.拉瓦西瓦(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发现人体呼吸产生CO2,从而开启了呼气分子学的研究。

阿道夫.菲克(Adolph Fick)总结了物理学中的Fick第一扩散定律

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和发明家阿道夫.菲克(Adolph Fick)总结了物理学中的Fick第一扩散定律,和提出了著名的Fick心排血量计算等式。根据Fick原理,发展出直接Fick法和间接Fick法心排血量测定技术。 直接Fick法通过呼气分析耗氧量或CO2通过心导管及外周动脉穿刺取样分析血气含量;间接Fick法则通过重复呼吸CO2或呼吸外源可溶气体的途径,完全依靠呼气分析来实现心排血量的无创测定。

闭合N2稀释平衡试验测定肺功能残气量,试验至今还在临床使用

1923年,Van Slyke等报道了闭合N2稀释平衡试验测定肺功能残气量,试验至今还在临床使用。开放新N2冲洗试验和非N2不溶惰性气体冲洗技术相继于1940年和1954年问世。功能残气量是目前婴儿唯一可测的肺功能指标。

20世纪50年代是核素跟踪剂呼气试验的萌芽时期

20世纪50年代是核素跟踪剂呼气试验的萌芽时期。稳定核素18O标记的C18O最先被用于肺扩散容量测定。20世纪60年代必须特别介绍的成就是内源CO的证明。1963年,Coburn等通过隔绝外界空气的重复呼吸法,发现了血液一氧化碳血红蛋白浓度随着重复呼吸时间的延长而升高。

将CO产率测定法改良简化后用于临床

直到1992年,Ctrocchi等才将CO产率测定法改良简化后用于临床。试验耗时不足30 min,而18Cr-红细胞寿命标记法则需要数周观测才能完成。CO产率测定法无疑给基础和临床带来了极大的便利。